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碳汇·碳捕集
联系我们
碳达峰碳中和网

电话:010-5165208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1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碳汇·碳捕集 > 碳汇
普洱市盘活碳资源引领生态经济发展——碳汇变普惠 空气也生财
发布/更新时间:2024-10-08     文章来源:云南日报
点击浏览:
为更好地保护遗产地生态资源和文化景观,当前,普洱市正筹备启动景迈山碳足迹核算工作,溯源分析景迈山申遗成功一年来整体区域以及茶产业、文旅产业的碳排放情况,为景迈山保护提出减排策略和产业发展建议。
 
“申遗成功对景迈山古茶产品、景迈山民宿产品都有很好的带动效应,我们将引导企业对遗产区这两个重点产品开展碳足迹核算和认证,开发‘零碳’产品,服务企业产品外销,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普洱市绿色经济办副主任刀继民说,景迈山碳足迹核算成果将于今年底发布,成为国内首个开展碳足迹核算的世界遗产。
 
做好“双碳”文章,是普洱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普洱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契机,大力开发碳汇项目,充分挖掘普洱市良好森林资源。刀继民介绍,目前,普洱市已与中林数科公司达成新造林碳汇项目开发协议,初步摸清全市可供开发的林地面积约为20万亩。按照一亩每年可产生一吨碳汇量计算,每年可开发20万吨碳汇资源。另外,今年内普洱还将开发咖啡、核桃和澳洲坚果碳票项目,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
 
“没想到我们靠‘卖空气’获得了收益。”今年年初,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先镇和平村、谦乐村66户林农获得碳汇收益分成61005元。作为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县,宁洱县在碳汇开发上取得突破,依托资源禀赋,搭建碳汇资源管理平台、“宁碳惠”服务平台,成功开发了首个碳普惠项目——宁洱县天然商品林保护碳普惠项目。
 
2023年12月15日,“宁保绿碳”产品正式上线后,共有51家企业及个人通过协议向云南宁宝碳汇科技有限公司购买了“宁保绿碳”碳汇产品4307.37吨,用于“生态司法+碳汇补偿机制、大型活动(会议)碳中和、碳标签(零碳产品)、零碳景区、零碳园区建设”等各个场景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林业碳汇开发,把具有强大固碳能力的生态资源变成可交易的指标,促进山区群众增收。
 
今年,普洱市以林业碳汇为突破口,建立“公司+县区+农户+科技”碳汇开发联动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启动天然商品林碳普惠项目建设,建设10万亩碳普惠示范林,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为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区域内碳汇资源情况,实时监测全市碳排放情况,普洱市还启动了碳账户平台建设,为将来推进碳汇交易、碳汇金融、碳排放权管理以及低碳生活建设奠定基础。“普洱市碳账户平台今年内将建成投入运营,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企业和政府补短板提供决策依据。”普洱市绿色经济办主任刀康明介绍,通过建立统一运行管理的碳账户平台,全市实现碳排放情况统计全覆盖、摸清碳汇资源底数、夯实碳汇项目开发基础3个目标,加快建设覆盖林业、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7大领域的碳账户,对各类碳行为进行记录、核算和评价,依托碳账户,开发林业碳汇预收储、预交易等应用场景,进一步盘活碳资源资产,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

推荐阅读:

    • 工信部:将启动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 “碳达峰碳中和”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项目

    • “碳排放管理师”培养课程(工信部直属的权威机构颁发证书)
    • “碳资产管理师”培养课程(国家权威部门主办)
    “碳汇计量评估培养与考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证中心颁发证书
    •   碳汇计量评估师把“绿色颜值”转化成“生态价值”


新闻资讯 | 咨询服务 | 培训课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s Reserved @2015
碳达峰碳中和网 京ICP备10024427号-9   技术支持:行知科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