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碳交易·碳管理
联系我们
碳达峰碳中和网

电话:010-5165208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1号
碳市场, 助力“双碳”达标
发布/更新时间:2022-01-12     文章来源:碳达峰碳中和网 双碳网
点击浏览:
全国碳市场推出半年来,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布局和优势,浙江企业的碳市场交易履约情况良好。特别是浙能集团等地方头部能源公司,在达到履约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碳资产的金融属性,通过碳市场价格波动获取增量收益,有力推动了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碳市场交易也倒逼部分碳排放超标企业采取设备改造、技术研发等方法,尽可能压缩碳排放量,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这对于能源企业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种市场导向、政府服务的激励约束机制,全国碳市场一方面通过收益激励企业开展绿色产业投资,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设置的碳配额约束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全国碳市场推出至今约半年,活跃程度有待于增强,相关的市场制度设计也亟需完善。
 
按照有效市场假说,为了实现合理定价,完备的金融市场对信息透明度具有较高要求。因此,在碳市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企业碳排放及ESG(环境、社会责任与治理)信息应成为各大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重要披露内容,这也是企业主体履行环境与社会责任的体现。在完善企业ESG信息披露和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应大力推动ESG主题基金的发展,从而促进金融资源通过资本市场更多地配置于ESG优秀的企业,提升企业低碳转型的内在驱动力。
 
从浙江当前的碳市场实践可以发现,碳金融产品创新有待丰富,除了开展以碳排放权为抵押物的贷款业务外,基于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券商机构可以结合市场交易实际尝试发展碳期货、碳期权、碳资产挂钩债券等产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价格发现、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等优势。
 
总体而言,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国家提出的“双碳”目标战略,不仅需要构建公平有效的碳交易市场,更需要有效激励包括能源企业在内的各个经济主体不断提升绿色减排意识,通过技术升级、生产变革等手段挖掘潜在的减排空间,平衡企业在低碳减排过程中的收益和成本,形成持续的内生动力。(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研究员 刘起贵)

来源:浙江日报
新闻资讯 | 咨询服务 | 培训课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s Reserved @2015
碳达峰碳中和网 京ICP备10024427号-9   技术支持:行知科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