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绿色金融 • 融资项目发布
联系我们
碳达峰碳中和网

电话:010-5165208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1号
深圳发布“降碳贷” 精准支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发布/更新时间:2024-07-12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浏览:
7月3日,深圳发布“降碳贷”。“降碳贷”将贷款利率与企业减排效果等指标挂钩,通过精细化“定价”,精准支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降碳贷”是由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围绕深圳企业碳账户开发的新型信贷服务模式。
 
“减排指标得分每提高1分,都能获得相应利率优惠。”深圳市方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建忠介绍,他所在的公司已获得2800万元“降碳贷”。
 
据悉,目前深圳已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江苏银行、广州银行、深圳农商行、微众银行等首批8家银行推出“降碳贷”业务产品,为8家企业提供授信共计3.1亿元。
 
深圳市今朝时代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毛虹昊表示,“‘降碳贷’产品通过利率优惠、专属额度、绿色通道等专项政策,可有效缓解我们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
 
近年来,深圳绿色金融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深圳全市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近40%。
 
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有关业务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动建设覆盖重点项目、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多层次“伞形”碳排放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降碳贷”系列产品,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实践继续探索“深圳方案”。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碳达峰碳中和网

电话:010-5165208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1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动态
从全球最大碳市场起步走稳看中国“双碳”答卷
发布/更新时间:2024-07-10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运行以来,促进企业减排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作用逐步显现,尤其是今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碳配额交易价格涨势超出预期并持续高位。中国碳市场正以强大的市场力量推动中国向实现“双碳”目标更进一步。

2011年10月,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2013年起,7个地方试点碳市场陆续上线交易,为全国碳市场建设奠定了基础。


2020年,中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2021年以来,中国积极落实《巴黎协定》,进一步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中国建立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制定中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编制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2021年5月18日,全国首批林业碳票在三明市签发。(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摄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科学家徐华清表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研究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幅,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不仅体现了雄心力度,还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也是落实中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核心政策工具。

浙江杭州垃圾填埋场上的光伏发电场,预计20年运营期总发电量3303万千瓦时,相当于年均减排二氧化碳1141吨。(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目前全国碳市场已经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约51亿吨,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今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5月1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说,现在国家有两个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一个是强制性的碳市场,一个是自愿性的减排市场,标志着中国碳市场的体系基本构成。


“碳市场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目前已经建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框架。”陆新明说,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建立“一网、两机构、三平台”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包括全国碳市场信息网,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交易机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管理平台,碳排放权核算和管理能力显著提高。


陆新明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能源需求仍将刚性增长,利用市场手段推动企业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和较低的成本实现减排,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方式,也是各国普遍采用的降碳政策工具。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副主任马爱民表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采取法律、经济、技术、市场等多方面有效的措施,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作出努力。中国已经完成“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相关部门制定了在相关重要领域的行动计划,各省区市也发布了行动方案,为落实“双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厦门大力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图为经过30多年综合治理的筼筜湖水清岸绿,成为城市核心区“绿肺”。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摄


中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重点行业,这八个行业占到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亟待将更多符合条件的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


今年上半年,生态环境部先后发布铝冶炼行业、水泥熟料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指南的征求意见稿,此举被理解为碳市场扩容的强烈信号。


“应在2030年前完成碳市场扩容目标”,马爱民表示,建设更加有效的碳市场要求扩大市场的覆盖范围,适当收紧配额分配,进一步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增加交易的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于实现“双碳”目标的作用。(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 工信部:将启动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 “碳达峰碳中和”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项目

    • “碳排放管理师”培养课程(工信部直属的权威机构颁发证书)
    • “碳资产管理师”培养课程(国家权威部门主办)
    “碳汇计量评估培养与考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证中心颁发证书
    •   碳汇计量评估师把“绿色颜值”转化成“生态价值”


新闻资讯 | 咨询服务 | 培训课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s Reserved @2015
碳达峰碳中和网 京ICP备10024427号-9   技术支持:行知科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