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观点争鸣
联系我们
碳达峰碳中和网

电话:010-5165208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1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观点争鸣
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谈如何落实“双碳”
发布/更新时间:2024-01-02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点击浏览:

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12月12日,在以“碳路先锋 绿启未来”为主题的新京报“2023零碳研究院绿色发展论坛”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表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防止气侯变暖已经是全球的共识和行动。我国2015年12月提出了碳达峰,2020年9月进一步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基本国策,是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谈及落实“双碳”政策的可行性,李毅中表示,实现“双碳”,能源是源头、工业是重点、科技是动力、政策是支撑。要推进化石能源安全清洁高效,积极有序地发展非化石能源,增加储能调节能力,建立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双碳”基础工作,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加强科技攻关,变革工艺技术、用能方式,调整产业产品结构,组织绿色制造,开发生态碳税。


李毅中指出,完成“双碳”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压力巨大。顶层设计还要不断充实提高。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对推进绿色低碳,实施“双碳”也是重要指导原则。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瞻远瞩,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学习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碳立法、碳交易、碳税的制度安排,加快转型升级和内部改革。同时,要注重国际动向,落实应对,维护国家利益。


针对落实“双碳”政策的具体举措,李毅中在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煤炭安全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等方面提出建议。李毅中认为,要持续构建“智慧电网”,加快特高压输电建设,现在全国形成了五纵五横一环网,今后还要探索建立分布式的绿电专网,让绿电用在绿色制造中;还要推动新能源+储能模式,除了抽水蓄能还要加快电化学储能,探索氢储能的规模利用。


李毅中提到,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要科学合理有序替代,在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的同时,加强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的力度。保障油气供给要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国的油气资源并不贫乏,要通过技术创新加大投资适应我国地质条件复杂的状况,发现更多的陆海油气场。


同时,李毅中建议,要进一步推进煤炭安全清洁高效的开发利用,要优化用能结构,以电代煤代油。要提升终端电气化率,目前全国的终端电气化率28%,2025年要提高到32%,2035年要达到45%。要创新变革原有工艺技术,提高能效、降低物耗。园区要探索建立分布式电网,优化梯级用能,打造零碳园区。


“注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节能节材,发展循环经济,各行业大有可为。如果做不好,也会造成二次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李毅中直言,如报废汽车再利用,可以回收70%的材料。科技创新是实现“双碳”动力,各行业已经有一批先进技术需要推广产业化,如高效光伏、智能电网、电化学储能等技术。


在李毅中看来,实现“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从两个双控逐步转化做好衔接。一是能耗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能耗双控行之有效,尚需完善;二氧化碳双控突出了能源结构改善,要加强基础工作,尽快建立总量控制。二是健全碳排放市场交易制度,碳排放交易市场2021年7月已经正式开始,但目前只有电力大中型企业进入了市场,尚待培育壮大。碳价比欧美低了十几倍,潜力还很大。


此外,李毅中强调,要尽快在排放配额外引入“国家核证的自愿减排量”进场交易(CCER),调动行业企业自愿减排的积极性。至于碳税,要把握好时间,范围和强度,设立碳税不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是为了促进减碳减排。


“要改进完善绿色产业金融服务,金融系统已经建立了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体系框架,要运用ESG信息系统(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融入信用评级和投资决策体系,扩大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加大支持力度。”李毅中提到。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碳达峰碳中和网

电话:010-5165208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1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动态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即将启动
发布/更新时间:2023-12-27     文章来源:人民网
12月21日,亚洲开发银行气候投融资加速平台项目成果发布会暨气候投融资论坛在北京举行,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透露,近期,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即将启动。
 
北京绿色交易所定位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王乃祥介绍,为服务气候投融资工作,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北京绿色交易所主要围绕四大领域提供服务。
 
绿色交易服务方面,作为全国CCER集中统一交易平台和北京地方试点碳市场交易平台,北京绿色交易所服务碳定价市场机制建设,累计交易额超30亿元,提升了气候减缓类项目融资吸引力。
 
绿色公共服务方面,北京绿色交易所受北京市政府委托,核发绿色交通、绿色建筑领域相关财政资金超200亿人民币,服务政府支持气候减缓、适应类项目运营。
 
绿色能力建设方面,北京绿色交易所通过咨询、培训等方式为各类主体绿色发展赋能,已积累形成了一批典型咨询案例。2021年7月,北京绿色交易所与北京绿色金融协会成立联合体,为亚洲开发银行“气候投融资加速平台”项目提供咨询。
 
绿色金融服务方面,北京绿色交易所积极参与制定绿色金融、气候投融资相关政策和标准。“我们开发的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发布,具备项目和企业两个维度碳排放量核算、碳排放动态监测、绿色评价、投融资对接等核心功能,依托该系统服务通州区气候投融资试点项目库,实现项目入库146个,投资规模超1600亿元。”王乃祥说,“我们还与金融机构合作创新与碳减排量和绿色评价结果挂钩的贷款等金融产品,支持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推荐阅读:

      • 工信部:将启动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 “碳达峰碳中和”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项目

    • “碳排放管理师”培养课程(工信部直属的权威机构颁发证书)
    • “碳资产管理师”培养课程(国家权威部门主办)
    • “碳交易员”培养与考证--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中心、天津碳交易所颁发证书
    •   碳汇计量评估师把“绿色颜值”转化成“生态价值”


新闻资讯 | 咨询服务 | 培训课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s Reserved @2015
碳达峰碳中和网 京ICP备10024427号-9   技术支持:行知科技
展开